上星期講到「陽不入陰」係失眠既原因,而受驚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。今日會講多幾個原因,首先會講既,係同情緒有關,而且香港人都唔會陌生 – 壓力。
壓力大,香港人認第二,我唸得東京人可以一齊認第二,冇人敢認第一。壓力大訓唔著,近排經歷最多,應該就係應屆DSE考生。中醫黎講,壓力大會導致氣血鬱結,運行不暢,除左咁樣已經可以導致陽不入陰而失眠之外,氣鬱亦都會化火,火氣大就陽氣更盛,而更難入陰,失眠就更嚴重,病人同時會煩燥不安,口渴欲飲等等。要預防,自然係要學識減壓,減壓方法因人而異,以前講濕疹都分享過唔同方法,例如我會聽下音樂、煲下動漫,暫時脫離一下呢個世界,希望你都可以搵到屬於自己既減壓方法,不過如果已經持續一段時間,咁我都建議你去搵社工輔導幫忙。另外,你都可以用以下食療去預防,但老土都要講句,如果已經患上失眠,請搵醫師求診。
佛系解鬱茶
材料:佛手、陳皮、白芍各10克,紅棗2粒
做法:用1公升水,慢火煮以上藥材30分鐘。如果兼見煩燥不安,口渴欲飲,可以加丹皮6克。
講完壓力,講一個臨床都幾常見,但病人通常都唸唔到既原因:脾胃不和。中醫黎講,脾胃係人一身氣血升降既樞紐。如果病人本身脾胃虛弱,或者食滯左,又或者其他臟腑問題影響,導致脾胃不和,氣血升降失常,令到陽不入陰而失眠。呢啲病人除左失眠之外,往往伴有與脾胃病相關既表徵,例如胃脹胃痛胃口差、噯氣、痾嘔等等。我試過醫個失眠病人,每晚都幾乖既,10-11點就上床訓,但到2-3點先訓到。我再問清楚,原來佢本身脾胃唔好,食野胃口差,食完野就胃頂,我開左一條叫半夏瀉心湯既藥方(可以google search係咩,但即使你覺得啱你都好,都千祈唔好自行服用。呢個係藥方,唔係普通食療,需要醫師診斷下使用) 黎健脾和胃降逆,當中我一隻安神藥,例如夜交藤、合歡皮、遠志,都冇用過,主力醫佢脾胃,佢食左3劑就好番晒。所以話,中醫醫人唔係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而係要全盤考慮個病人既體質,同埋疾病發生、發展同變化原因及機理。
對於脾胃不和既人,可以用以下食療去預防:
神級和胃湯
材料:神曲、蒼朮、生薑各10克,炙甘草6克,紅棗4粒,
做法:用1公升水,慢火煮以上藥材40分鐘。
如果有失眠,或者其他任何唔舒服,都歡迎黎忠醫診所求診。今個星期講到呢到先,下星期再講講其他原因,以及有咩穴位按摩可以幫助失眠。如果有失眠,或者其他任何唔舒服,都歡迎黎忠醫診所求診。
忠醫診所呈獻:秋冬湯水 (一)
2020-12-06 | 忠醫雜誌
聽日就係二十四節氣嘅「大雪」。無論你幾大隻都好,都記得要著多件衫做好保暖!中醫其實不太建議大家在冬天進食過於溫補。所以今年就算已經入咗冬都好,隨便飲一啲溫補嘅湯水都可能溫熱得滯,就等忠醫嘅 蘇醫師 介紹啲適合今個冬天飲嘅湯方啦。 「雪中參薏湯」 材料:雪梨1個,杜仲15克,巴戟15克,生薏米10克,炒薏米10克,沙參10克,淮山10克,生薑5片,陳皮1片,南北杏15克,蜜棗1枚,瘦肉500克 做法:1. 雪梨先洗淨,切開成4份,將其去核2. 使用兩公升清水,將所有材料放進煲內,大火煮滾後,慢火煮1個鐘即可3. 可加少量鹽作調味使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