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二十四節氣

《二十四節氣:寒露腳不露?》

「寒露」:標誌涼爽轉向寒冷的節氣氣候特點:溫度下降丶露水漸多 寒露養生該注意什麼? 1. 「寒邪」:俗語有云:「寒露腳不露」,寒氣會先從腳底開始,特別要注意下半身的防寒。黃帝內經:「人之衰老始於足,足血盈則身心健」。中醫相信人的衰老從腳部開始,如果腳部的血液充足,身心都能健康,因此建議晚上睡覺前可以泡一泡腳,(為腳部保暖之餘也能提高免疫力),從而減低感冒風險。 2. 「燥邪」:較易傷肺傷胃,誘發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,需要滋陰潤燥,建議飲寒露花茶。 3. 「秋乏」:建議每天多睡一小時,因為夜長晝短的關係,多睡一小時可緩解秋乏症狀。...

《廿四節氣:秋分知多少》

「秋分」:開始晝短夜長的分界點 秋分會帶嚟咩影響?我們又有啲咩要注意? 1. 天氣乾燥 - 較容易傷到肺氣 症狀: ⁃ 口乾舌燥 ⁃ 皮膚乾燥 ⁃ 糞便乾硬 忠醫建議「治其根,要養其本」,秋天一定要多多「養肺」! 養肺食材: 雪梨、百合、銀耳 - 潤肺,都能對抗秋燥! 2. 日夜溫差較大 秋分之後,日夜嘅溫差可能達到10度或以上,外出嘅時候記得帶多件外套~ 3. 皮膚敏感 秋天空氣中嘅水份漸漸減少,天氣乾燥導致皮膚容易敏感。見字飲水、搽多啲潤膚膏~ 4. 情緒...

《白露降臨—秋天來了》

「白露」:白色、露水之義。白露是典型的秋季節令,反映了自然界的氣溫變化。每年陽曆9月7日前後,氣溫開始下降,天氣轉涼,早晨的草木有了露水。白露氣候特點:1.「溫燥」:引起支氣管哮喘疾病發作風險增加容易感冒小兒較易流鼻血2.「風邪」:容易侵襲人體上半身,女士注意一定不能讓肚臍受涼,否則容易引起月經不調。如何預防秋燥?白露是典型秋天的節氣,人體易受乾燥之氣所困,因而可選用滋陰、潤肺、養胃、生津等食物去預防秋燥。《白露茶》材料:雪梨 3-5個百合 15克無花果 三顆水 1升冰糖...

《二十四節氣 – 小暑養生法》

「二十四節氣」:古時為農事活動的指南針,讓人能夠預知冷暖雪雨。「小暑」:「暑」本身就是炎熱的意思,小暑就是小熱,大暑是大熱。小暑養生法:忌發怒,宜喝綠茶丶早起晒日養陽氣進入小暑節氣以後,天氣炎熱,無論是乾熱還是濕熱均會給人帶來不利的影響,不要厭惡太陽,因為曬太陽有助於養陽,人們要平心靜氣,降燥去火。大夏天講究喝綠茶,是因為他屬於未發酵茶,是清心潤燥,讓人平靜。所以夏天盡量避免發怒,天氣已經很炎熱了,人如果再躁動,會很傷身。夏季在五行中屬火,暑熱之邪最能耗氣傷陰。...

《二十四節氣.「芒種」可以多午休?》

芒種除了代表正式踏入仲夏的季節,亦是不少香港學生考試之時。芒種節氣近農曆五月間,故又名「芒種五月節」。古時,農曆五月有「百毒之月」或「惡五月」之稱,原因是天氣愈來愈熱,蚊蟲滋生,容易傳染疾病。芒種的起居飲食之道:宜清補,順應陽氣睡覺調養。在這種時節,天氣潮濕悶熱,人的新陳代謝加快,能量消耗大丶流的汗也多,頭腦相對較易不清晰。這時候,可順應旺盛的陽氣,養成夏天午睡習慣,保持頭腦清醒。就像夏天放暑假,冬天放寒假,其實就是在天地極熱和極冷的時候,人需要休息調整。特別提醒學生/正準備升職上班族:千萬別太上火,忙而不亂,心裏保持清涼,才能有好成...

《二十四節氣・立夏》

經過昨日晚上天文台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後信號後,今晨便現出了雨後陽光。 此現象正正反映立夏之來臨~ 「立夏」:標誌着由春到夏的季節轉換。 立夏代表春盡夏來, 這個時節天氣暖和,人的心情也跟着輕盈起來。 每年陽曆5月5日丶6日時,太陽到達黃經45度,就進入立夏。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,標誌着由春到夏的季節轉換。這個節氣歷史悠久,戰國末年時就已經確立。 那麼,在立夏這個節氣,應多注意什麼?...

《二十四節氣・清明》

「清明」:標誌着萬物清新明朗的節氣。又到了一年中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」的時候,人們都習慣於「清明節」追憶先人,因此,此節氣較容易帶動憂傷情緒。不過,清明這個節氣,為什麼會變成節日呢?嚴格來說,清明是節氣,寒食是節日。相傳春秋時,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,將這個日子定為寒食節,規定禁止燃煙點火、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食,於是這一天就變成了一個隆重的祭奠節日。後來,寒食節因為跟清明時間接近,於是逐漸合二為一。清明時節雨水相對比春分多,氣溫逐漸回升,也會令一些舊病宿疾容易復發與加重,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,並且調攝身心,舒肝解鬱。今日為大...